首页

调教日本视频

时间:2025-05-30 01:21:29 作者: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浏览量:15731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人民论坛)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

  牛钰,11岁失去右腿,如今参加马拉松赛、亮相时装周,成为网友眼中超酷的“钢腿女孩”;程强,12岁时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而今如愿成为一名空降兵,走上阅兵场;张自立,获救时只有6岁,现在是一名消防员,“我想接力好这一棒”……地震撕裂的创伤渐渐平复,稚嫩的臂膀已经能担起重任。

  汶川地震中获救的少年,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为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提供了参照。

  “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祝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从中,深感新时代好少年的内涵深厚,内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殷切期待。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这当中,爱国是第一位的。培养爱国心,当从少年始。

  “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吾辈当自强”,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留言簿上孩子们的留言;“我要去陵园告诉烈士,你们想看的盛世已经实现”,这是宁夏固原百里徒步祭英烈活动学生们的心声……爱我中华的种子,已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勃发于新时代的广阔实践。

  “自古英雄出少年”,何以称英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必不可少。少年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人生的奋斗才更有价值,精神的脊梁才更加挺拔。

  世界瞬息万变,时代奔流潮涌。新时代好少年要跟上时代、引领时代、塑造时代,就必须敏于求知、勤于学习,将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3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兼具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对这些中小学生刮目相看。有参赛学生感言,“科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改变生活的力量。”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少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知识更新越快,越要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

  还要看到,教育是系统性的,成长是全方位的。新时代好少年,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比如体魄。回应“把课间还给孩子”的呼声,多地探索推行课间15分钟,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不当“小胖墩”,不戴“小眼镜”,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比如劳动。“劳动课咋打分?”山东探索“一地一品”“一校一策”,从劳动教育云平台到公益劳动存折,从校园劳动岗到社区劳动志愿者,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孩子们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悠扬的旋律穿越时空,其中有精神的传承,有奋斗的感召,有新时代好少年应该有的样子。(人民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年第三届(黄河流域)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高值化技术大会举办

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付晨、台北医学大学董事李祖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及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海医会副会长兼任秘书长田伟先后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均充分肯定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专科分会和海医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委会多年来在国际医疗领域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强调当前国际医疗即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呼吁各方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河北邯郸:非遗体验走红“双节”假期

别看听上去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由于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各不相同,对谢茂皇而言,每个项目都需要做全新的调整。不久前,位于福州仓山区智能产业园的一家企业为节省员工下楼取餐时间,从汉特云购入几台机器人。在考察场地时,谢茂皇发现,机器人从大堂到指定楼层,需要通过大堂道闸、电梯、门禁,到达所在楼层后还有企业内部考勤系统。

【两会视点】未来产业已在路上,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

唐立梅是幸运的,能够在这片“男人之海”里掀起女性的“浪花”。5年前,唐立梅曾在一次采访中感谢女性身份带给她的关注,“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是女科学家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范绍杰被查

公开信息显示,张红力出生于1965年,自2010年5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2015年6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民航局:2023年年货邮吞吐量10000吨以上的运输机场有63个

今年17岁的小羽(化名)是一位失去了双亲和爷爷奶奶、目前在叔叔家里生活成长的孤儿。她成绩优异,却因高度近视又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患上“学霸病”——急性内斜视,并因此导致视物重影长达八年之久。不仅影响着阅读、学习,还影响着容貌,带给她多重压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